找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持续推进“张家界大鲵”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7-13 17:55    作者:.    来源:    查看:
    大鲵是张家界市宝贵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张家界大鲵”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成为生态、健康、富民的特色品牌产业。要在保护好大鲵珍稀资源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做优大鲵产业,力争将张家界打造成全国大鲵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龙头。

    一、张家界大鲵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1. 资源在保护中快速增长。自张家界市建立全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以来,不断健全保护管理体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渔政执法监管,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等保护措施,全市大鲵自然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大鲵自然增殖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累计放流大鲵苗种2.6万多尾,救护野生大鲵1万多尾,野生大鲵种群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近年,张家界市又相继开展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科学编制了大鲵资源保护规划,启动保护区范围调整前期工作,促进了大鲵资源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 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从大鲵野生资源保护,到种质资源培育,到标准化健康养殖,到扩大餐饮消费,到加工销售,张家界大鲵产业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一是养殖规模持续扩增。2013年以来,全市大鲵养殖规模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至2017年,大鲵养殖规模超过200万尾,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10%。二是产品开发逐步加大。全市有金鲵股份、金驰科技、民康科技、金姑(太鲵)大鲵、点鲵成金等15家企业从事大鲵产品研发,取得国家专利技术40项,开发大鲵食品、保健品、美容护肤品及旅游工艺品等系列产品145种。三是市场销售不断增长。2017年全市销售大鲵52.1万尾,同比增长14.2%,其中加工12.9万尾,增长83.3%。“游玩张家界,岂能不吃娃娃鱼”“游张家界山水,品张家界大鲵”,全市约80%以上的餐饮酒店经营大鲵菜品,有中国娃娃鱼馆、盛世武陵、鲵宴、竹源、大成山水等大鲵美食形象店达200家,开发大鲵系列菜品30多种。张家界逐步成为全国大鲵产品的物流集散中心。

    3.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经多年人工培育的子二代以上商品大鲵“张家界大鲵”,因生境良好、养殖技术成熟和品质优良,逐成品牌。据检测,“张家界大鲵”活体肌肉蛋白质含量高达17.2%,富含镁、钙、硒等矿物质元素,品质优于其他地区大鲵和鲍鱼、海参、甲鱼等名贵水产品。2010年、2013年“张家界大鲵”分别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以来,先后举办“首届中国大鲵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首届中国大鲵美食文化节”。2017年“张家界大鲵”获“湖南十大农业品牌”称号,金鲵公司的“金鲵”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张家界大鲵”深受北上广深长等大中城市及东南沿海主流消费市场青睐,同规格商品大鲵,价格要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倍以上。

    4. 产业融合不断深入。大鲵被誉为良好生态环境的“指示剂”,其蕴含的丰富生态文化内涵与张家界走绿色发展之路相融共生。作为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张家界年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随着大鲵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四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先后开辟了金鞭溪—宝峰湖—黄龙洞—大峡谷,洪家关—芭茅溪—五道水—八大公山等多条融汇大鲵生态元素的精品旅游线路。建立首个中国大鲵邮局,大鲵特色餐饮进入中高端组团社行程,大鲵美食成为张家界“十大必吃地方特色美食”首选,以及大鲵产品“绿色航空快递通道”的建立等等,张家界旅游逐渐开启了以大鲵为特色的观光、休闲、购物新业态。大鲵城市雕塑、大鲵城市吉祥物融入到张家界“六城同创”的设计理念,“中国鲵城”氛围正在形成。

    5. 产业支撑体系得到夯实。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意见》《张家界市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张家界市农业产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等文件。2018年又将大鲵产业列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优先发展产业。二是在科技支持上,张家界市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大鲵人工繁殖并获成功的地区。上世纪70年代初桑植县建立中国首个大鲵科研所,并在1978年人工繁殖大鲵首获成功。1998年规模化工厂化人工驯养大鲵技术成功,2010年仿生态繁殖技术成功,2017年仿生态繁殖大鲵苗超过50万尾。吉首大学大鲵科研所(大鲵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科研团队连续25年开展大鲵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研究,先后完成40项大鲵相关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60篇。近年来,张家界大鲵产业得到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关注、支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理研究所周宏灏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邢新会教授,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院,中国水产研究院等专家先后到我市考察交流合作。三是在行业管理上,先后制订实施了《张家界大鲵养殖技术规范》《张家界大鲵产品质量标准》等地方标准。建成全国首家大鲵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全国率先建立“大鲵防伪溯源系统”和推行大鲵养殖保险试点,首创“张家界大鲵”“双标识”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

    二、产业化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1. 产业总体规模不够大。全市养殖规模仅200多万尾,无法满足规模加工需要;加工产值不大,龙头企业实力偏弱,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少,委托加工的多,产品竞争力弱,缺乏适应消费市场主打产品,带动力不强;市场开发和营销不足,没有建立稳定的专业销售市场和销售网络;市场秩序不规范,张家界大鲵“双标识”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存在低价竞争现象。

    2.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充分。一是企业对大鲵种质资源的价值认识不高,在种鲵培育上投入不多,保护利用意识不强,在市场波动时,便大量贱卖和抛售种鲵,资源浪费严重。二是苗种繁殖投入不大,繁育规模场不多,繁殖量不能满足市场。目前,全市大鲵苗种年繁殖量50万尾左右,仅能满足50%的市场需求,仍需从陕西汉中等地调入,疫病输入风险大,品质难以保证,严重影响“张家界大鲵”品牌形象。

    3. 与旅游的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目前,无论政府管理层面,还是市场开发层面,两者相融度还不够。一些由政府组织的大型旅游促销活动还没有融入大鲵元素,大鲵旅游精品线路、大鲵科技馆、大鲵特色乡镇(村)等项目包装、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乏力。大鲵旅游产品尚未形成游客主流消费,两块张家界的金字招牌还没有发挥出交相辉映作用。

    4. 产业服务保障力不强。张家界是后发地区,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等产业服务体系投入不足,产业服务保障能力先天不足。加之大鲵产业是新生非常规产业,需在产、加、销各环节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市、区县畜牧水产部门无论是在人才队伍、专业水平,还是装备设施等方面,都与大鲵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尽适应,需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整合公共资源,完善产业基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5. 社会资本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全国大鲵产业经过2013年以来的市场调整,价格已回归理性,加上国家配套政策的完善,已逐步趋向成熟,正是扩大投资的机遇期。由于张家界的部分规模养殖企业是在2011年、2012年市场最高价期入市,经历了激烈的市场震荡期,企业亏损较大,企业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绝大部分山区散养户因市场信息闭塞,对产业发展前景不了解,通过养殖大鲵脱贫致富的愿望也不强烈,目前全市大鲵产业整体扩资的后劲不足,需加大宣传引导,抓住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据了解,浙江、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等省市在加大大鲵产业资金投入,部分风投公司也密切关注,张家界大鲵产业领先全国地位随时可能被超越。

    三、为何要持续推进产业化发展

    1. 保护珍稀资源的需要。大鲵是我国特有物种,也是世界珍稀两栖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国际一级保护动物。大鲵是由水生脊椎动物向陆生脊椎动物过渡的特殊类群,被称为地球生物演变的“活化石”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指示剂”。保护大鲵及其栖息地环境,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生态学价值。张家界市是全国大鲵的主原产地之一,保护大鲵资源,发展大鲵生态产业,也是张家界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2. 做大做强做优产业的需要。通过近几年市、区县党委政府和部门集中发力,全市大鲵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但目前产业的规模还不大、竞争力还不强,品牌的知名度还不高,且产业处于转型和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进一步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以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 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张家界市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短板”是消费不足和国际化水平不高。而大鲵产业与旅游业关联度高,不仅能为旅游业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还能丰富生态旅游文化内涵,有力推进全市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 助推产业精准扶贫的需要。大鲵产业是新兴的绿色生态产业,比较效益明显。据核算分析,目前人工养殖大鲵成本每斤不超过50元,按每斤市场价100元计,利润率在50%以上,且投资不大,管理简单,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都不大,是山区贫困农民快速增加收入精准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5. 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需要。为实现市委、市政府“城景一体化”,把“山水张家界”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休闲之都”的城市发展目标,当前全市上下正开展“六城同创”主题活动,将三亿五千万年的古老物种大鲵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打造“中国鲵城”,彰显鲜明的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抓手。

    四、如何加快大鲵产业发展

    按照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大鲵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大鲵野生资源量达到5万尾,人工养殖规模500万尾,力争实现综合总产值100亿元。将大鲵产业培育成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品牌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生态、健康、富民产业。建成全国大鲵产品研发和教育培训中心、大鲵种质资源中心、大鲵市场交易中心和大鲵文化旅游中心,打造全国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样板。

    1. 加强大鲵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过大,一定程度增加了保护难度。要积极主动为保护区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服务和协调,共同做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提前做好保护区范围调整的前期工作,协同省保护区管理处科学制定好保护区的总体规划,促进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切实保护好野生大鲵及其栖息地环境。

    2. 加大大鲵基础性研究与开发。充分利用省、市、县(区)行业内现有土地、人才、资金和设施等资源,联合清华大学、吉首大学等科研院所,整合金鲵股份、金驰科技等资源,建立国家级大鲵科研院士工作站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定期召开国际性研讨会,采取申报专项课题方式,开展大鲵基因测序、大鲵疫病防治等基础性攻关研究和营养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功能性因子应用研究,为大鲵资源保护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3. 加大大鲵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充分整合利用好省内外现有从事大鲵保护与开发单位的公共资源,开展大鲵资源专项调查,完善大鲵系谱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大鲵基因库,开展张家界大鲵定向选育,尽快建成中国大鲵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及国家级大鲵原良种场,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全国提供优质大鲵原良种,提高张家界大鲵产业的综合效益。

    4. 加快大鲵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组织力量编制张家界大鲵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规划,加大以大鲵为特色的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和包装设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融合发展的合力。通过大力推进大鲵知识进导游词,大鲵美食进特色团餐,大鲵观赏进旅游行程等活动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大鲵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5. 重视大鲵品牌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建设。大鲵作为3亿5千万年前的古老物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极高的文化开发价值。组织专业机构编制《张家界大鲵品牌文化开发实施方案》,注重开发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突出大鲵品牌文化和城市建设、旅游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创展大鲵文化优秀作品,积极争取建设大鲵城市雕塑、大鲵特色街区、大鲵生态文化主题公园,努力打造生态、绿色、休闲、健康、长寿的“中国鲵城”新形象,提升张家界生态旅游品位。

    6. 持续做大大鲵产业链条。一是加大基地建设。创建生态繁殖示范场(良种场)20家,全市年繁殖鲵苗能力达到100万尾以上;创建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50家,养殖规模达到500万尾。二是加大大鲵产品开发。开发大鲵系列专利菜品,挖掘大鲵美食文化,全市发展大鲵特色餐饮示范企业保持在200家左右;开发适应大众消费和旅游市场的初级产品及旅游衍生产品;挖掘大鲵保健、抗癌、美容等多种价值,开发大鲵高端消费产品。三是加大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大鲵专业销售队伍,拓展营销渠道,健全营销网络。在市内外建立一个大鲵专业销售市场(大鲵产品物流园)、10家大鲵电子商务销售平台、100家大鲵精品专卖店。每两年举办一次“大鲵美食旅游文化节”。大力推动张家界大鲵产品出口CITES认证,力争突破香港、日本等海外市场。

   (张家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局长 王朝群)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qq:1240812330】删除,谢谢!

APP下载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